查看原文
其他

【价值观教育】视频看现场,看富春七小如何进行“新劳动教育”

2015-10-11 章振乐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昨天,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会上,袁贵仁部长作了精辟的讲话,还展示了许多学校精彩的案例。今天我们先来分享一个劳动教育的实例,看看“新劳动教育”该怎么做。


小编准备了视频,通过视频看现场,看七小怎么把劳动教育做出花来,做得孩子们喜欢、家长们欢迎;还有丰富而有内涵的文字,看看富春七小教育者对劳动教育的思考。




文/章振乐


为什么开展“新劳动教育”?

2009年,当网络开心农场风靡的时候,学校为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利用校园周边的20亩土地办起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孩子们参与播种、耕作、收获等劳动,体验着农耕的乐趣,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参与开心农场的劳动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68gac5yc&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1年“六一”节前夕,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少先队主题活动——爱心土豆大义卖。三年级学生挖土豆,四年级学生搬运、分装土豆,一、二年级学生义卖土豆,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义卖的时候,不到15分钟,一千多斤土豆就迅即卖罄。


义卖之后,孩子们将亲手筹集的爱心基金送到磐安镇大盘中心小学,过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富有意义的儿童节。


第二天,一位家长在保安的带领下来到校长办公室,一定要和我面谈。我一头雾水,还以为发生了什么负面事情。


一见面,家长就激动地说:“章校长,你们土豆义卖搞得太好了!我儿子以前从来不吃土豆,就是昨天参加了学校开心农场的活动,一回家就要妈妈烧给他吃。吃了以后还说,‘原来土豆这么好吃啊!’作为家长,我们真心希望学校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多到‘开心农场’,多尝尝劳动的滋味,懂事早一点,多一点!”


面对现代孩子远离自然、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现状,目睹了七小的孩子在开心农场的快乐与成长,2012年,我们萌生了以“天人合一,人事相趣”为宗旨的“新劳动教育”理念


我们力图让学生在劳动中回归自然、亲近土地,感到劳动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到劳动有趣,去发现大自然对人的贡献;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


我们希望通过“新劳动教育”唤醒孩子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的双手变得灵巧,智慧得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新劳动教育”新在何处?

我们认为,传统的劳动教育归属于德育,而“新劳动教育”则不囿于德育,涉及到教学和综合实践等领域。由于范畴的差异,也就使得“新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新异。


目标上与德智体美融通。每年的立夏,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到农场摘蚕豆,然后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描画相关的场面,诵读有关立夏、蚕豆的诗歌……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情景中,学生劳动着,体验着,学习着,创造着,收获着劳动的辛苦、心灵的快乐、身体的成长、知识的迁移。


由此不难看出,“新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复合的而非单一的,主要在立德树人,也兼顾健体、育美和长智,它的影响是综合的、持久的,能够让学生在心灵修养、动手实践、合作互助、强身健体、感恩自然、珍惜粮食、孝敬长辈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内容上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实践中,我们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把“新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课程有机地统整、融合。这样,“新劳动教育”就有了丰厚的根基、广阔的空间,就会饱满丰润、鲜活生动,而学校教育也因为“新劳动教育”有了大地,有了阳光,有了新鲜的元素,扎实而接地气。


孩子们在拔萝卜的时候研究萝卜过冬的秘密,学习植物根的形态和作用;在向日葵园里绘画,描绘植物绚丽的色彩和多姿的形态;在播种蚕豆的时候学习周长的测量、乘法、估算等内容……


有了这样的整合,劳动教育自然增添了全新的内涵,学科课程也有了更好的生长点,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多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就会更有情趣、更有活力,学校教育也才会更有实效、更有生命力。


评价上方式多元,侧重体验探究。在“新劳动教育”的评价方面,我们不重短期重长远,不重划一重多元,不重分数重参与,不重结果重过程,不重知识重实践,让孩子们大胆地尝试,投入地体验,积极地探究,愉快地合作。只要经历过,就能得到肯定,只要努力过,就能有所收获


在七小,我们围绕“新劳动教育”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此来锻炼并测评学生多种多样的能力。有的竞争性较强,要一分高低,如农运会上比赛搬运土豆,哪个小组搬运的土豆最多就能获得“土豆搬运能手”的称号。表面上看,这是纯粹的比力量,但通过规则的设置,它其实还比速度、比灵巧、比合作。


有的创意性较强,要展现个性,如“蔬果创意大赛”——设计一款新颖、美观的蔬菜卡通,孩子们各自发挥想象,尽用其能,各美其美。有的展示性较强,要各显风采,如“舌尖上的七小”——制作一道富有特色的菜肴,学生向家长或亲友拜师学艺,精心操练,倾情分享。



“新劳动教育”怎么实施?

1.精心策划富有劳动特色的活动。


开心农场:让童年浸润泥土的芳香。作为“新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围绕“开心农场”展开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有学校层面组织的,也有家长、班委策划的,大致包括收获节、夏令营、爱心义卖、童心手绘、亲子采摘、手拉手迎丰收等。




依托“开心农场”,学校组织了若干社团,而少年农科院的活动搞得最有特色。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或独立或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小课题研究,撰写了《向日葵死亡之谜》等30多篇文章,分别发表在《环境教育》、《浙江日报》等公开报刊,《萝卜过冬的秘密》等6篇小论文获得浙江省一等奖,57项低碳小发明获得省、市级荣誉。


生活整理:让孩子养成终生受益的习惯。“生活整理”是学校开展“新劳动教育”的又一个重要载体。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家人的溺爱,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很多学习生活中的小事都不能自理。


为此,我们成立了少年军校,让学生在军训中学习内务整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军训中关于“内务整理”的要求和技能运用到学习用品的整理、教室桌椅的摆放等学校内务整理中。


在做好“生活整理”的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把“生活整理”的方法迁移到学习上,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整理,以促进知识的条理化和思维的系统化。从物品整理到生活整理,再到学习整理,“生活整理”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可谓一箭双雕,功莫大焉。


亲子合作,让劳动从校园到生活。我们认为,“新劳动教育”不仅要在学校里进行,还应该渗透到家庭、社区,渗透到孩子生活的角角落落。


于是,我们提出了“12岁前应做的30件事”:玩泥巴、堆雪人、打雪仗、采茶叶、种菜、放风筝、野外夜行、找蝌蚪、爬树、用手和脚作画、数星星、挖野菜、独立购物、收集树叶、登山、包饺子、看日出、赤脚走路、野炊、露营、为小鸟做窝、游泳、用沙子垒城堡、捉蝴蝶、养一只小动物、摘树上果子、贝壳、踏浪、到小溪边抓鱼和螃蟹、自己做饭菜吃、钻山洞、养花、自己洗衣物,这些事情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非常新奇,也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欢迎。

2.全力开发实施“农事”校本课程群。

“农事”课程群以模块化的理念进行架构和开发,涉及国家基础课程、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而创编的拓展课程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根据“开心农场”的区块与布局,立足“农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农事”课程群包含“开心农事”“农场探秘”“田野放歌”“快乐种植”“爱心分享”五大板块。


以五大板块为统领,每个板块开设2-4门相关的课程,最终形成了“节气”、“探秘土壤”等十多门课程组成的特色课程群。



农事”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开展“主题周”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周”为期一周,这一周中,各年级各学科将围绕同一主题,集中开展课程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每个学科将会根据自己的主题,不定期开展学习。


除此之外,还以主题与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主题周期间,每个年级各个学科将确定同一个主题。比如,二年级的主题是“呀!土豆!”二年级的学习活动就将围绕土豆的种植、培育、义卖、献爱心等开展学习活动。项目是指日常教学中结合“农事”开展的课程学习。如“探秘土壤”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科学老师的组织下,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利用科学课时间开展土壤采样,研究等活动。


学生在“农事”课程群的学习中,不仅仅是参与劳作,同时也将参与探究、合作等学习活动。做中学、研中学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智慧的教师们不仅把“农事”课程群的十多门课程开在了农场,还把常规的作文课、科学课、数学课、美术课不失时机地搬进了农场。冬天,科学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研究“萝卜过冬的秘密” ,学习植物根的形态和作用;美术课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开心农场”的标牌、围栏和环保袋,并组织学生在农场写生……“开心农场”让学习变得形象可感而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富春第七小学校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劳动教育重要吗”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